[企劃報導]
都市不是自然的對立面,而是對話的起點!適逢品牌創立35週年,台中品牌建商「陸府建設」以一場橫跨藝術、生活與環境哲學的展覽《人.造自然》,於台中陸府植深館正式登場,此次展覽由陸府旗下「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」主辦,策展人段存真攜手五位風格殊異的當代藝術家,以多元媒材介入空間與觀者感官,回應我們如何觀看、如何再造、如何共生於這個不再純然自然的時代。
圖/廖浩哲《自然》。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提供
當陸府的「開發多少土地,就還給地球多少綠意」不只是口號,而是一項日復一日的實踐,藝術也就不只是展示,而是一場對生活本質的提問。
策展哲思:從「觀看自然」到「再造自然」
展覽命名為《人.造自然》,不僅是一場語意的挑戰,更是一種對世界理解方式的重整。策展人段存真提出:「所謂『第二自然』,是人類情感、文化、美學共同參與下的自然生成。當我們觀看風景、建構公園、收集植物時,早已將自然轉化為文化對象。」這樣的自然,不再是原始荒野,而是融合了記憶、感官與人工技術的「人造風景」。
圖/陳漢聲《兩個太陽:菱角?芋頭?》。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提供
展覽中的每一件作品,皆試圖在「自然的擬仿」與「人為的感知」之間,尋找一條可持續的中間地帶,便是一種介於失落與重建之間的當代表現。
五位藝術家,五種自然語彙
雕塑家李光裕透過《雙趣》與《合與和》兩件作品,分別在展場內外劃出靜謐與宏觀的對話場域,他以東方山水的流線構圖轉化金屬語彙,讓光影與氣流在作品之間自由穿梭,營造如卷軸般的時空律動;而那雙戶外交疊的雙手,鏤空之處彷彿為自然留下一道可以自由呼吸的縫隙,也象徵人與自然並非對立,而是可交合共振的整體。
圖/李光裕《雙趣》。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提供
廖浩哲的《自然》,則以經過永生處理的植物為主角,重構一場「自然的殘影」,觀者站在作品前,不禁自問:「這些色澤鮮明的苔蘚與蕨類,在不再生長的狀態中,仍滿足了什麼樣的自然想像?是對綠意的嚮往?還是對生活中自然缺席的某種補償?」
圖/廖浩哲《自然》。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提供
陳漢聲長期關注農工交替的城市變貌,在《兩個太陽-菱角?芋頭?》與《共生苗》中,他讓舊時工廠玻璃瓶與金屬葉片搖曳發聲,敲擊出屬於台灣農村記憶的節奏,每一次晃動,既像機械,也像自然風聲,是都市日常中那段被遺忘的自然基因。
圖/陳漢聲《兩個太陽:菱角?芋頭?》。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提供
張庭溦的《我們所棲居的自然》系列,則用水泥這種最具都市符號的材料,創造出山嵐與雲氣般的抽象風景;她重新配置水泥的肌理與層次,模擬自然地形的深遠層疊,在城市與自然之間建構出一座精神棲居地。
圖/張庭溦《我們所棲居的自然》。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提供
而藝術家陳肇驊的《島》,則是一場能源循環與生態科技的綜合實驗,他讓冷排產霜、熱排融化為水,流滴至底部植物盆中,並為裝置本身供電;這座人造微氣候島嶼,以簡單原理形成封閉的生態回路,象徵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共生未來不再只是口號,而是可被設計與實踐的結構。
圖/陳肇驊《島》的冷排結霜。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提供
陸府品牌精神:從藝術到生活的延展
這場展覽的根基,正是陸府建設35年來堅持的品牌理念,打造「生機建築」、實踐「永續服務」,並形塑「質感樂活」的全齡生活提案;陸府認為,建築不是封閉結構,而是與自然交織共鳴的載體,因此在建築尺度上,導入「垂直森林」概念,實踐「弱建築、強景觀」的設計哲學,並已於台中種下超過3,000棵喬木、建造超過50座生態社區,成為都市中的綠島布點者。
圖/陸府建設在個案設計上,實踐「弱建築、強景觀」的哲學。陸府建設提供
在服務面向,陸府近期將延伸安縵(AMAN)式社區經營邏輯,打造「大地廚房」、主題活動空間與鄰里共食系統,從飲食、照護到情感連結,重建都市中人與人、人與土地之間的溫度;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挑戰,陸府更積極導入「療癒設施」、「健身紓壓系統」、「社區友伴平台」,回應新世代對居住的深層需求。
圖/陸府旗下社區都有精緻服務關係師駐點,提供住戶服務。陸府建設提供
此次展覽,正是這些理念的空間化與藝術化體現,表達藝術作品不只是裝置,也是一種生活價值觀的投射與實驗場。
從藝術介入生活:讓感知成為日常
為深化藝術與生活的連結,展覽期間同步推出兩場與自然相關的生活美學活動,5月17日(六)的「剪出一片蓊鬱」藝術共創工作坊,邀請紙物藝術家Wuba Yang引導民眾以剪紙方式詮釋心中綠意;6月21日(六)則由聲音藝術家Nick Tsai主持「聽植物說話」植作發聲工作坊,透過聲音採集裝置,讓植物與人之間的能量與訊息被具象記錄。這些活動不只是參與,而是一種重新鍛鍊感知與生活節奏的方式,在藝術之外,種下自然哲學的日常種子。
陸府35 週年《人.造自然》主題展覽資訊
展覽期間|2025年4月19日(六)至2025年8月31日(日)
展覽地點|陸府植深館(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789號)
策展人|段存真
參展藝術家|李光裕、廖浩哲、陳漢聲、陳肇驊、張庭溦
開放時間|每週一至週六10:00-18:00(週日休館)
參觀方式|採預約制,請至官網 或撥打 0800-524365
延伸活動|
● 剪出一片蓊鬱 藝術家共創工作坊
日期:2025年5月17日(六)14:30-17:00
講師:紙物Wuba Yang
● 聽植物說話 植作發聲工作坊
日期:2025年6月21日(六)14:30-16:30
講師:N Studio Nick Tsai